学术论坛Academic Forum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服务 > 学术论坛
【交流学习】市人大常委会带队赴上海苏州开展“生物医药产业”专题调研
发布时间:2019-09-23

2019年9月18至20日,由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宇扬率队,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周红梅,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办公室主任张德宏,深圳市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协会副会长、卫光生物董事长张战及深圳市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协会执行秘书长王艳梅等组成调研小组走访调研上海、苏州,就“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推动我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开展专题调研。


上海、苏州等地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引领者,在产业规划、空间布局、研发平台建设、孵化器打造、产业链培育、环保污废处理等方面成果显著。为切实学习上海、苏州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先进经验,调研小组一行先后走访了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上海药物研究所、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苏州中科院纳米科技园。


图1 调研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汇聚企业1.8万余家,初步形成了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为重点的主导产业,张江生物医药领域形成新药研发、药物筛选、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量产上市完备创新链,目前已聚集了4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20余家大型医药生产企业、300余家研发型科技中小企业、40余家CRO公司、100多家各类研发机构,全球排名前10的制药企业中已有7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


开发区吴主任表示,张江良好的生物医药生态环境得益于政府早期投入了很大财力在公共研发平台建设上,平台建设带动了产业集聚;同时崔泓主任也表示,公共服务平台是不能完全靠市场化,前期还是需要国家、省、市、区政府部门大力且不求回报的投入。


图2 调研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

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是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江苏恒瑞医药有限股份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抗肿瘤药的研究和生产基地,创建了三大研发基地:连云港化学合成研究中心、上海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和美国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创建于1970年,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4.2亿元,税收30亿元。恒瑞医药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公司每年投入销售额10%以上的研发资金,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多地建有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


恒瑞医药李克俭副总表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的医疗机构做有力支撑,建议深圳进行大的医疗机构布局,同时需注重转化平台体系的建设,建议深圳紧抓先行示范区机遇,突破并细化生物医药发展产业政策。戴洪斌副总表示,深圳生物医药生态环境还未真正形成,深圳如果可以建立审评分中心将对生物医药企业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可以在对创新药方面除了研发、临床给予支持,建议上市后同样给予大力支持,对于高端人才吸引和留住方面,所得税优惠能起到一定作用,除此之外深圳可以充分发挥金融产业优势探索医保制度改革。


图3 调研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公司(CRO),在上海建立了一家集化合物合成、化合物活性筛选、结构生物学、药效学评价、药代动力学评价、毒理学评价、制剂研究和新药注册为一体的符合国际标准的综合技术服务平台。


美迪西龚总表示,大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政府应考虑事前资助一定比例,后可通过验收方式处理;站在公司业务发展角度,选择某个地区落户,更多的考虑是当地生物医药生态环境是否良好、集聚度是否满足公司发展需求。


图4 调研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

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是直属于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事业单位,于2010年10月由原上海新药研究开发中心与上海市中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合并成立;中心致力于推动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通过制定专项政策规划,前瞻性布局科研项目,创建技术平台联盟,提供中试孵化与CRO服务,扶持创新型中小型企业等一系列举措,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培育生物医药这一战略性高新产业转变成为上海经济的支柱产业。


从调研中得知,中心目前职员45人,业务部门包含项目管理部、产业推进部、平台服务部、企业孵化部、发展研究部,围绕本市确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标,参与编制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并协助政府组织实施;开展生物医药产业战略布局、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研究,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图5 调研上海药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前身是国立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创建于1932年, 2003年搬迁至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创新药物研究机构。自建所以来,共研制开发新药100余种并投入生产,创制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创新药物,如抗恶性疟疾首选药物蒿甲醚、重金属解毒药二巯丁二酸、抗肿瘤新药丁氧哌烷、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石杉碱甲、现代中药丹参多酚酸盐和抗菌新药盐酸安妥沙星等。2018年,抗阿尔茨海默症(AD)新药GV-971完成3期临床试验,这是国际首个基于多靶点协同机制研发、并在3期临床试验中达到预期的抗AD原创新药。


调研中了解到,上海药物所是中科院唯一综合性药物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的主体单位,上海市科创中心“张江药物实验室”牵头单位。药物所积极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建设中山研究院,一期规划用地200亩。党委副书记田申荣谈到,药物所与地方合作,是当地政府有相关规划,所里评判自身条件符合当地规划要求后会做进一步沟通以及推进后期落地。


图6 调研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已聚集了400余家高科技研发企业,形成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等产业集群,成为近10000名高层次研发人员集聚、交流、合作的创新社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二期为高端医药制剂、医药器械与IVD产业化基地,占地面积20.4万平方米,分三期开发。首期规划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已于2015年交付使用;二期规划13栋独立建筑,于2017年9月交付使用;三期规划6.6万平米。


目前园区生物领域有69位国家千人,园区企业分三类:创新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创新药方面,24家企业的100个产品取得临床批件,其中I类临床批件占江苏省的一半;医疗器械方面,二类生产许可证15张、三类生产许可证19张,注册证一类11张、二类186张、三类57张。Biobay市场部桑经理认为,促进成果转化最好的方式是在园区引进大院大所,既能帮助园区集聚生物医药领域企业、又可帮助项目成果转化。


图7 调研苏州中科院纳米科技园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简称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由中国科学院与江苏省人民政府、苏州市人民政府和苏州工业园区共同出资创建,目前所建设的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分为纳米加工平台、测试分析平台、生化实验中心和计算平台。纳米所坚持开放、融合、创新的发展理念,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对象为所有企业,所里将基于当地产业而建设相应的技术平台和共性技术开发,依托所里课题组、连接企业提供技术支撑,真正做到产学研深度结合。


调研组同时与纳米所生化实验中心负责人展开了深入沟通,生化实验中心团队30余人,主要服务领域包含:抗体药、细胞治疗。平台除了普通服务外还进行孵化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平台为项目或者初创企业提供孵化服务包含很多方面,充分解决了项目前期缺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问题,目前平台属于事业单位,提供如此有竞争力的孵化服务仅能通过收取服务费用缓解自身运营成本,深圳可设置相关制度,通过占股方式达到更大收益、增加政府控制的公共服务平台造血能力。


此次上海、苏州专题调研活动,对当地的生物医药产业规划、空间布局、研发平台建设、产业链培育等各方面有了更充分的了解,两地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积极举措对我市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有重大的借鉴意义!